乡镇人大

(工作动态)“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见真功

2018-11-15 09:15:57

      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为加快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旴江镇以产业扶贫作为基础和支撑,结合镇情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基地为抓手,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并以“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引导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入股、务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其中,带动贫困群众抱团搭上产业扶贫“快车”实现增收致富。

     一、找准扶贫产业

    旴江镇认真贯彻精准扶贫战略,立足全镇实际,采取多方联动,实行政府、产业大户、贫困户三方合作,在选择产业上做了大量的甄选工作,经过反复比对,侧重于选择周期短、效益较高、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最终选择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截至目前,旴江镇已投入产业扶贫资金800多万元,举办技术培训班60多期,新建各类产业基地21个,新成立专业合作社63家,白田村大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下湖村利财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大陵村银树农林铁皮石斛合作社、五星村岩谷水果种植合作社等共链接贫困户528户,并示范带动9000余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二、“四金”助力增收

旴江镇结合实际,明确了产业扶贫的方向、思路、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以“四金”( 产业奖补现金、土地流转租金、资金入股股金、基地务工薪金)助力贫困户增收,贫困户覆盖面达到63.65%

1.产业奖补得现金。旴江镇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入户宣讲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精准扶贫产业奖补政策,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2017年,旴江镇分三批共为657户贫困户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28.858万元,户均增收3483元。

2.土地流转得租金。旴江镇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既实现产业基地的规模经营效益,又使周边贫困户在土地流转中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以立新村蔬菜基地为例,基地共流转土地150亩,租金为每年600/亩,仅此一项,所涉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左右。

3.资金入股得股金。旴江镇528户贫困户将上级下拨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2万元入股8个合作社基地,每年确保分红红利为股金总量的15%,即3000元。

4.基地务工得薪金。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和需求,旴江镇各合作社基地实行长期务工和临时务工相结合的方式。对待长期务工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调动贫困户工作积极性。对待临时务工人员,合理帮助其安排务工时间。2017年旴江镇21个产业基地参与务工的贫困户有400多户,每年每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如下湖利财食用菌有限公司中有超过半数的工人是来自周边四个村的贫困户,基本上是年龄偏大的村民,往往依靠种田为生,但收入微薄且无保障,现与公司签订帮扶协议后,在食用菌基地工作可获得100~120/天的工资,还可以拿到8%的红利,平均每户每年可稳定获得2万元以上的收入,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三、工作成效

1.扶持对象得实惠。通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每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这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使其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可能性,思想上由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上来。

2.项目扶持结硕果。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使那些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对象得到了实质性扶持,真正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社优先提供岗位,给予合适的工资,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每年领取分红也可一定程度改善生活,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如2017年,利财食用菌合作社已确定帮扶了周边七个村共计164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帮扶的农户建立了稳定收入的帮扶措施,家庭生活环境得到改善,逐步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3.干群关系更和谐。以前部分贫困户因多种原因没有得到项目扶持,在心理上很不平衡,对村干部和得到项目的农户有强烈的抵触和怨恨情绪,村干部威信较低。通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使多数贫困户得到了合适的帮扶措施,而且在帮扶过程中,镇、村干部和合作社真心实意地进行传、帮、教、带,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解决贫困户家庭实际和所需帮扶的生活、生产实际困难问题合作社员工不仅结对帮扶了部分贫困户,逢年过节更是联合镇村干部一起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户走访慰问,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

    四、几点启示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扶贫政策对农户的平均化扶持,既让不同程度的贫困对象合理享受到国家给予的扶贫资源,又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创新了扶贫政策对贫困对象的瞄准机制,有效避免了脱靶现象 ,是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的生动实践。

    1.政府引导是前提。产业扶贫,实现了可持续扶贫,发挥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加注重"授人以渔"2017年以来,为了让更多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加快脱贫,旴江镇镇党委、政府积极与大顺农产品合作社、利财食用菌合作社等8个合作社一道探索“如何帮”、“怎么帮”的问题。结合贫困户情况以及基地合作社发展实际,确定了4种模式,真正把贫困户融入到产业发展中去。

    2.资金整合是关键。产业要不断培育壮大,基地要不断扩大规模,水利、道路、机耕道等基础设施要及时跟进,为此,涉农资金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以来,旴江镇党委、政府对涉农资金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覆盖贫困农户。如白田村大顺农产品合作社,今年实施了宏达农业现代示范园河堤改造、循环路网改造、水塘改造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各类产业基地发展壮大的信心。

    3.龙头带动是载体。一家一户的农民真正实现与日趋成熟的大市场对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用利益连接,把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民、扶贫资金有机结合起来,使龙头企业成为项目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促进扶贫工作市场化。如下湖利财合作社集食用菌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不仅发展新技术,也引进高效食用菌新品种,还兼顾食用菌的加工与售卖,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参与合作社的农户获得最大的效益。

    4.“志”“ 智”双扶是根本。基地、合作社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掌握技术,增强信心,不断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使贫困户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提高了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